作者 房志荣
我很想快快看到这本专辑的出现,以能给这个海外华人教会定位﹕它在给人类最多最大的民族 – 华人- 传扬基督的福音上能扮演怎样的角色?邀稿函已指出我这一期望表达的范围和次序回忆﹕记得1997年9月初,曾到圣荷西讲过「天主教教理」。这是一本大书,但延续了教会二千年的传统,只是讲法须随着时代的变迁予以适应罢了。当信的总是宗徒信经的12条信理,所庆祝的是以感恩祭(圣体圣事)为顶峰的七件圣事,该遵守的仍是梅瑟即已颁布的天主十诫。我们所求的不外主耶稣在「天主经」里所指出的七许求。今天须作的适应可用图示意,基础是圣经,永恆的天主启示,梵二(1962-1965) 给出今日教会面貌,1983的圣教法典是管理的依据,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CCC) 是教会官方作的一个综合,值得大家参考。以上文件都有中文译本,有助理解原文。
今年(2003)9月1日在比国鲁汶的一次有关中国的国际会议中,我把上图作为识别今日天主教会的徽章。讨论时有人说,这里没有一点中国东西。我的答覆是﹕中国东西在于解释,内容主要是圣经的天主启示,它虽是源于迦南地区,但的确指向整个人类,也是为了中国。请读者给予其他答案。
观察﹕六年前的那次聚会,及以后每月收到的「圣城通讯」(至今已接到2003年8月的188期),使我觉得像圣荷西这样的华人教会,在天主的救恩计画里应该有它的一份特有的角色。这一角色是什么呢?能有很多的解读和可能,以下略抒浅见,作为抛砖引玉的尝试。
勉做世界公民。自从2001年的911事件后,美国民心大有改变﹕最富最强不一定最安全。直至911那一天,美国人好像只有同情别人,协助他人的份。现在他们发现自己也须别人的同情与协助。站在信仰的立场上说,华人教友跟美国信徒一同参与感恩祭时,更有理由彼此认同。除了共患难,共急需,及全球化的世界走向以外,若望福音及保禄书信所说的-共为一个基督奥体的神学观,反而显得更具体,更为今日人类所需要。好的基督徒很自然地是世界公民,我们的祈祷和爱德生活都朝这方向前进。
在东西文明间搭桥。中华文明是延续不断,大一统的最古老文化,美国则是最年轻,最前进的新文化。圣荷西华人教会处在二者之间,一方面感受到美国社会的殷富和效能,另一方面对中国的人情事故怀有说不出的憧憬。这种复杂的情怀是心理分析或哲学思考所能釐清的,但信仰生活凭着天主的启示,能指出一条心灵能走的路,就是玛窦福音第十三章,耶稣讲完七个有关天国的比喻后所下的结论﹕为此,从他的宝库里,提出新的和旧的东西(玛十三;52) 。新旧,古今,中外,不是标准,好坏,善恶,是非才是弃捨或接受的准绳。
从日常的小事上做起。做世界公民,在东西间搭桥,好像是不着边际的大话题,其实不是。只须想想圣母玛利亚的一生,就不难明白了。她的领报,访亲,耶京朝圣,归途失子,圣殿重建,加纳婚宴,十字架下,与门徒共祷等,都是她日常生活的事。但有谁比她更是世界公民?不但东西,她担起了南北,上下,人间天上的桥。以上三项是观察,也是省思。
建议与展望﹕谈到华人教会,常以澳门,香港,台湾,大陆,海外为分区,海外又分东南亚和欧美。在第二十一世纪里这些华人教会如何彼此关心,互相合作,一定将影响在华人间传福音的成果至大且鉅。圣荷西华人教会是一支劲旅,年届廿,可为别的地区华人教会多想想,能为他们提供一些什么美国拥有的专长。是民主,开放,坐下来平心静气地交谈,会聆听也会坦诚谦虚地表达己见…?这些都是旧社会与新社会矛盾的地方。
但富裕的社会也有它的危险,就是今世已足,少讲来生,也许是主耶稣重复说的那句话的微意吧﹕『那些有钱财的人,进天主的国是多么难啊!』(谷十;23-24) 这使我想起九月三日鲁汶会议中的二次小组分享。我们只有四人﹕一位大陆女教友(曾写过《爱的三部曲》三本大书,社科院出版,以小说格式介绍圣经,圣母,圣人),一位爱尔兰高隆邦会神父(曾在台北多福堂工作多年),一位加拿大魁北克传教会神父(在大陆长春已居留十来年)。
分享的主题是《教会在中国社会的先知角色 》,谈来谈去,很难交集,更惶论共识了。我表示贊同魁北克神父所说的社交诚实,善保资源,照顾穷困等,但我加上一句,信经的最后两句话『我相信肉身的復活,我信永恆的生命』也很重要。虽然今天讲来世的道理颇不容易,他说那使人进入一个空洞的世界,不切实际。但我从十岁信教开始,直到今天,主将会给每人一个公道的审判这端信理,为我是很实际的,让我不斤斤计较,把一切(包括所受的委曲)都託在天主手里。
我想谈的是,穷得无以维生,自非天主所要。但安贫乐道的人才真是有福的,我国的孔子,颜渊都是很好的榜样。华人教会何尝不可在美国社会中当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