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健仁

特别感谢二十多年来的老战友们,您们的筚路蓝缕,造就了今日的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

一九八一年十月上旬在临来美国加州圣荷西读书前,我去台北耕莘文教院拜见了耶稣会朱恩荣神父。特别向他查问圣荷西华人天主教教友的通讯资料,并取得了黄凤梧、蔡慎明夫妇及夏成铭、任小音夫妇的电话。因为在大学时曾听过黄凤梧女士的演讲,所以不觉陌生。最记得的是当时朱神父还开玩笑似的嘆了一口气说﹕「唉!看我们这么优秀的天主教友女生,竟然被一位基督教男生娶走了。」(当然蔡哥后来在我们教会的服务与给黄姊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 根据朱神父给我的资料,圣荷西读经班教友团体的名称为Overseas Chinese Catholic Association-天主教中国海外青年使徒,简称「海外青使」。

进入美国的第一周,我就迫不急待的打电话给黄凤梧姊,请她带我去参加本地的「海外青使」读经班。当时圣荷西读经班成员约有十个家庭,且多是居住在圣荷西的南区与北区。印像中有黄凤梧、蔡慎明夫妇,夏成铭、任小音夫妇,古伟业、李玉川夫妇,赖经纬、李自慧夫妇,陈国贤、林凤珍夫妇,朱锡明、陈凤文夫妇,杨洛、宫菊芳夫妇,魏德宗、李姝蓉夫妇。单身的学生除我以外,还有程树华、李培德、杨彤芳和陆续加入的颜家辉、陈昌宇、王惠文。在八二年至八四年间,因为逐渐有神父来为这个小团体举行中文弥撤,因此参与人数渐增。我手边保存最老的通讯录是-九八三年十月的半张copy(英文姓氐A至T)﹕除了上述教友外,又添增了陈守復、冼豫玲夫妇及女儿璇璇、小瑜,周宏毅、孙明苹夫妇,夏大雄、郭桂月夫妇,徐伯初、陈文鍼夫妇,林哲森、林林夫妇,林国定、白玉雯夫妇,林柏阳、冯秋碧夫妇,邓作栋、高美良夫妇,项学琛、陈秀慧夫妇,杨宗义、白瑞云夫妇,黄泽苍,罗晓离,王育华,陈兼庆。(名单中姓氐T至Z可能有遗漏) 此外尚有四位神长亦列名﹕马爱德神父、胡国桢神父、郭洁麟神父、陶雅谷神父。

由于来美第一年住在圣荷西南区,并接近古伟业兄家,所以大多是搭乘古伟业兄或蔡慎明兄的便车参加读经班聚会。由于我能弹吉他带唱,又是单身,自然沾了不少便宜。例如常可倚小卖小,装可爱;聚餐不必带菜,有剩还可以TO GO;随团体出门永不愁没司机….所以我也乐得经常带着吉他去读经班「助兴」。而圣咏团也是自彼时萌芽而生,并多次在教友婚礼中友情贊助。还记得第一次处女秀就是送给当时与我们读经班亳不相识的新移民周宏毅、孙明苹夫妇。我是到了当场,看了婚礼程序单,才发现竟然认得新娘子(孙明苹与我乃是多年前在天主教大专同学会夏令营中带营服务的旧识)。印象中当时读经班大多是由黄凤梧姊或古伟业兄领带,并于周五晚轮流在各家举行。说是轮流,但好像在陈凤文姊家的次数较多,可能是因为当时她家较新、较大,地点适中,又没有孩子。而更好的是饭厅内有一张她先生自制的大餐桌,刚好容下十多人围座读经。那个特别的桌子的桌面乃是拼花磁砖,坚固异常,不知凤文姊是否仍在用它供读经?而当年读经的各家,今日只有夏成铭、赖经纬及白瑞云三家尚居住在其二十二年前的原住址,并使用原电话号码。一直到如今我还清晰的记着各家的地点与当时客厅、餐厅的家俱摆设。

八一年底我开始参加读经班时,孩子们只有夏成铭、任小音家的小佩、小云,赖经纬、李自慧家的小霸王赖永平-Gabriel、妹妹赖永安-Josie,陈国贤、林凤珍家的一对兄妹Jonathan and Sharon,杨洛、宫菊芳家的璟璟及小亮(夏成铭兄的爱子老三小庆,魏德宗家的Jay-小魏德宗,古伟业兄的女儿婷婷、儿子小柏也都是后来陆续蹦出来的)。那时读经班最大的困扰就是如何安抚这批孩子们-特别是Gabriel,又要在唱歌、读经时和他比大声,又要防他沙发跳上跳下不要踩到襁保中的小baby们(小亮、小庆、婷婷身上若有什么疤痕,Gabriel搞不好比他们都清楚是怎么来的- 小霸王这外号就是我当年给他起的,一笑) 。八三年许多新教友家庭陆续加入团体,又带进来了新的小朋友。我比较熟悉的有杨宗义、白瑞云家的斌斌、光光、丫丫,林国定、白玉雯家的涵涵、维立,周丽鹏、李晓英家的薇薇、小帆,张绵英、孙文琳家的Enid、小达-Brian。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耶稣君王节,当圣荷西天主教中文读经班正式成立为圣荷西华人天主教教会时,我正与瑞美在热恋中。由于教会才开始,前半年事情不是那么多,又因我们双方父母都在台湾,加上新郎新娘又那么可爱….OK, OK, 至少当年新娘是很可爱的!(太太刚才校阅了稿子,要我把「当年」两个字去掉)所以我们的婚姻辅导、婚前准备,与八四年夏天的婚配典礼,几乎成了当时圣荷西华人教会中最大的Project。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动员了。而且主要参与工作的人员还在黄凤梧姊家召开过两次筹划会议。我和瑞美近二十年的婚姻,幸福美满(至少我这一方是如此觉得…..嘿!嘿!嘿!)与承载了当时整个教会的祝福必然有关。感谢天主!

我们的婚前辅导司铎是马爱德神父(真的是很对不起他,给我们小小的一本婚姻手册,至今尚末念完。唉!神父高估了我的英文程度)。婚前辅导夫妇是杨宗义兄、白瑞云姊(我常尊称她为丈母娘,那是因为结婚当天,瑞美是以他们家为娘家,待嫁出阁,而我是从他们家把瑞美迎入教堂的)。马神父、陶雅谷神父为我们的婚配圣事主礼弥撒;陈守復叔叔代表女方家长,在婚礼弥撒中把瑞美带入圣堂,交在我手里。陈昌宇出任婚礼总管;黄凤梧带领整个礼仪;孙明苹、夏成铭读经;李玉川、李培德司琴;黄泽昌照像,杨宗义录影;斌斌、Gabriel辅祭(这样子他们就不会上下乱跑了^_^)。光光花童,林哲森、魏德宗、周宏毅带位,璇璇、小瑜总务(就是在门口瞪着你收礼、收钱的啦!)。另外古伟业、孙明苹、杨宗义、白瑞云及好多位妈妈们为我们布置教堂及善后,陈国贤、邹世亮、杨彤芳、蔡慎明张罗婚宴内外,礼车、招待、准备菜点…。因为团体不大,我觉得几乎是全堂动员了。那股温情与恩情终生难忘亦难报。而当时忙昏了头,不可能记下每一位帮忙的好友(敬请原谅)。今日只能依照片、录影带,及当年婚礼记事簿,在这里补充,并再次致予感激之情。其中绝对有遗漏了许多名字,因为Fremont好友张绵英兄老是向我邀功﹕「你们进行婚礼时,我可是在外面辛苦的指挥交通哟!」(没有照片)多年来害得我愧疚不已。来年他们家嫁女儿或娶媳妇时,我也一定帮忙在圣堂外指挥交通,以资报谢。

马爱德神父和陶雅谷神父为我们准备了非常隆重的弥撒,连行大礼的香炉都上了场,总共费时一个半多小时才结束婚配圣事。至今仍有教外朋友对我们当年婚礼之隆重,典礼之长,印象深刻。老实说,第一次结婚,心情紧张,神父当年训诲什么,一点儿也记想不起来了。倒是弥撒中读经二的第一句话记得很清楚,而且还时常背给老婆听(都快二十年了,新娘当然已变成老婆了)﹕「你们做妻子的,要顺从自己的丈夫….」(过瘾、过瘾,唉!过干瘾…)

歷经多少能人贤士的奉献浇灌,八十到九十年代的十年里,团体逐年壮大,并渐渐走上了轨道。而我一直守份于圣咏团的事奉内,偶尔参与中文学校或儿童道里班,也多是侷限在唱游项目。团体大了,人多、手多、意见也多了。所幸大家都知道在天主的大家庭中,我们都持有爱主的初衷,而彼此间施受的爱仍然不变,彼此间的不同理念与做法也常能在天主的爱中相互包容。然而对我而言,见面不能认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那种的亲切感确是比起八十年代淡了一些。

由于早在八八年就搬到Fremont了,所以九六年Fremont成立了华人天主教会后,我也就全力以赴的投入这个小兄弟团体。即使过去七年我已经完全归属于Fremont华人天主教团体,然而回顾我人生中过去这精华的二十年,与圣荷西华人天主教团体的亲密关系,我却从未把自己当作外人。每年圣周六望復活与圣诞节子夜弥撒,只要我人未出远门,一定会以回娘家的心态到St. Clare’s教堂参加圣荷西华人天主教的大礼弥撒。承蒙圣咏团不嫌弃,我也常会混在其中,重温旧梦。继续融入这个帮助我建立家庭、指引我、影响我下半辈子生命的团体与教会。

Fremont华人天主教团体,和两年前才成立的中半岛华人天主教团体都是圣荷西华人天主教教会的延伸。目前大概都还有八十年代圣荷西华人天主教团体的甜密经验﹕人少、意见集中、效率高,但也会因着青涩稚嫩而不免有时跌跌撞撞。好在常有老大哥圣荷西天主教团体走过的路子的经验与借镜,不至张惶失措,继续承传这二十多年来「海外青使」的使命….纵使当年的这群「青年使徒」已变成了「中年使徒」,仍不悔….因为我们已经在好多位教会兄姊子女们的身上看到了下一代「海外青使」的身影。

朱健仁

发表于二零零三年十一月 圣荷西华人教会成立廿年纪念专辑 第一九一期, 回到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