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宜洁

住在外婆家的那些年,脑海中最深刻的画面是:每晚睡觉关灯后,外婆陪我们姊弟三人在床上唸经祈祷。不记得那几年外婆有特别管教我们,虽然她是老师,但从不会对我们「谆谆教诲」,论及教育,就是身教。她让我们从小就帮忙家务,要我们学习照顾自己,不要让父母操心。外婆把一切的欢喜与忧伤放在天主手中,她的信德是我们全家人安定的力量。

外婆和她的十个外孙子女都有很亲密的关系。她温柔体贴,总会为人着想;她配合度高,没有太多意见也从不抱怨。与我们同住时,她是慈祥的外婆/奶奶,她关心并照顾我们的作息,她帮忙我们中文及美术方面的功课,逢年过节、过生日,或在学习上有优良的表现,不论外婆在哪里,她都没忘记送上祝福与礼物,她总与我们分享她所拥有的一切,在她口中我们每一个都是宝贝。遇上难事,外婆总是耐心聆听,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意见,但她会要我们体谅别人的难处,提醒我们要依靠天主。每次结束谈话,外婆一定会很恳切地说:「我会为你祈祷,耶稣一定会帮助你。」

小时候常有机会听外婆谈起家乡的风土人情,让我从小就非常嚮往中国大陆的好山好水,也可以感受她对家乡和对父母的思念。外婆说她读书时就一直渴望圣召,虽然之后奉父母之命走入了婚姻生活,她仍尽力奉献帮助神职人员的福传工作。每次提到战争的颠沛流离,和年轻时身兼数职的重担,她总是说:「甚么苦都比不上十字架上的耶稣。」她也是如此鼓励身边的每一个人:「跟随基督,勇敢地背上自己的十字架。」

外婆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她永远口出善言,关心众人的灵魂。将近二十年前,一天我和外婆晚餐后一起散步,她很婉转地提醒我,即使是和家人聊天,也不传播是非,不道人长短,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人有机会犯口舌的罪。外婆言语和气,说话从不急躁,她不断人是非,也从未口出恶言,她用口安慰人,开口都是赞美天主。过去的十五年里,即使疾病伤及她的大脑,影响她的思考与行为,她依旧谨慎于言,待人有礼,直到离世的那一刻。

医疗无法完全掌握的阿兹海默症,病症及病情的发展因人而异,家属和病人一样,常常处于迷惘中,需要日常生活的悉心陪伴,才能随时掌握她的病情变化和需要。此症常见的人格改变,在外婆得病的初期并不明显,她的言行举止依然优雅得体,她对家人们的关怀问候不减。外婆二十年前就常提到她早已准备好面见天主,但仍需要不断地祈祷,希望自己年老时不会因病拖累子女。可没想到天主为外婆安排的是另外一条路:漫长地渐渐退化的日子。

回想过去,照顾病人的日日夜夜都充满挑战。外婆不喜欢寂寞,搬到美国生活后,她很少有机会独处,外婆生病后,更是全家人接力,每一分钟都有人陪着外婆。外婆的子女、媳妇、女婿们,一直以来,都尽心尽力,用行动珍惜和她的相处,外婆生病后,家人对她的疼爱与呵护更是有增无减。「奶奶,你要给我们有机会做补赎」─舅舅每次都以这句话回应外婆对善终的祈祷。

外婆在世的最后几年愈来愈少和外人有互动。生病的她,即使不停地重复同样的问题,即使什么都不记得,她看人看事依然都是好,和她有限的言语和肢体的互动,我可以感受到和过去一样的温暖。外婆凭着东拼西凑的记忆努力地和我们沟通,常常让我们笑个不停,失智后的她是非常可爱的老奶奶。我怀老大时,外婆已经不太认人,眼睛也看不清楚,只记得我的名字。她每次看到我鼓起的肚皮,都会很惊讶地说:「宜洁什么时候怀孕的?几个宝贝了?我怎么都不知道!我一定要特别为你和肚子里可爱的小宝贝祈祷。」这样的对话每周至少四、五次,直到老大出生。

看着外婆身体老去和心智功能渐渐地退化,到食衣住行都无法自理时,而唯一不变的是她的「时刻仰望上主」。毫无疑问,认识天主是外婆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而她在世的生活言行,则是福音生活的见证。有次表弟提到,外婆辛苦地活着是为了能多陪伴我们,现在我倒是深深地觉得,这十多年能和外婆一起面对衰老和疾病,是天主对我们子孙的慈悲与善待,经歷过的悲伤与无助、感动与平安,让我们谦卑、让我们划向生命的深处;而外婆一生的德行、优雅的老去,让我们看到,不论生命在何境界都可以光荣天主。

为外婆的一生岁月,我们感谢赞美主。


发表于二零一六年 九月 第二九四期 – 沈光霞姊妹纪念专刊, 回到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