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新华
十分兴奋我们有机会,可以陪同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茁壮成长。这实在是我们海外华人的福气,能够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信仰团体,供应我们一切灵性上的滋养。
由于得到团体的信任及支持,我们的粤语组同样地稳定成长。因此我们经常要问自己,团体带给我们那么多灵性上的益处,令我们成长了不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答谢团体?我们是否应该挺身出来,为团体效力,为兄弟姊妹服务?以报答仁慈的天主,借助团体的力量,给与我们所有的恩宠及遐福。愿与大家共勉。
作者 刘新华
十分兴奋我们有机会,可以陪同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茁壮成长。这实在是我们海外华人的福气,能够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信仰团体,供应我们一切灵性上的滋养。
由于得到团体的信任及支持,我们的粤语组同样地稳定成长。因此我们经常要问自己,团体带给我们那么多灵性上的益处,令我们成长了不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答谢团体?我们是否应该挺身出来,为团体效力,为兄弟姊妹服务?以报答仁慈的天主,借助团体的力量,给与我们所有的恩宠及遐福。愿与大家共勉。
作者: 感恩的读者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圣荷西华人教友团体是上主园中风华最茂的那株,而圣城通讯的编辑就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的那位。
十几年来,你们不因路远莫致之而遗弃远方的读者,总是将那心灵的花瓣准时寄达。飞页展卷,馨香盈室,蓬壁因而生辉。
得桃本应报李,而今你们抛玉只能引砖,因为奇树已经在你们那里了。
衷心的祝福 许王瑞昌
前言﹕从圣城通讯月刊上,欣闻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将度廿春秋周年,要出特刊纪念。本人直觉的想用拙笔写几句话,表示我虔诚的祝福,以及我六年多来对读贵团体圣城通讯之谢忱!
缘起,七年前我去三藩市探望儿子一家人。在那里盘桓的日子里,我阅读了圣城通讯,便喜欢上它。巧的是儿子的同学岳安邦先生正是圣荷西教堂的教友,我便留下地址,请其转给编辑小组,烦请按期寄给我,从此我便与圣城通讯结了缘。每当我收到书时,一定放下手边的事,先读为快。从头至尾,一字不漏的看完它。常是跟着文章的情节而起伏,有泪,有笑,有启示,有感触。因为那是与主交流的好文章,出于肺腑之言,真情流露,绝非杜撰虚构之文可比。所以它不但是我们家的读物,也会转给其他教友欣赏。
当然书中的主角更为重要,那就是神父的话。从顾神父的篇篇文章中,我认识了顾光中神父。他是位了不起的神职人员,因为神父受过铁窗之磨练,那忍辱负重的痛苦,莫须有的罪状,比一般神父们承担了更重的十字架。他歷练的神操,促成他有高超的智慧,突破他人生的苦路。因他讲的每个故事,字里行间,都对人有莫大的启示。因此我对这位素未谋面的神师有着特别的敬意!
贵堂已走过廿个年头,除可歌可颂之外,不难想到那批当初成立这个华人信仰团体的创始人,是多么的艰辛!同时神父,修女,教友们歷经的路,必然是布满了荆棘和坎坷。不过只要撒下种子,就会成长。何况是在主的呵护下,开花结果是必然的。如今在信德,望德,爱德卓越的顾光中大家长领导之下,已跨入康庄大道了!
信仰的事业在传福音,这是我们每个身为基督信徒的使命和责任。祝福你们廿年,卅年,千年,万年,使海外的炎黄子孙把耶稣基督的福音绵延至永远,永远!阿门。
达拉斯耶稣圣心堂
教末
许王瑞昌敬贺
敬爱的励国修女:
谢谢您为我们团体不断的代祷,团体未来的成长,特别是年青一代的信仰生活,更需您们热切的祈祷来支持。敬祝贵会修道圣召源源不绝。
SJCCC全体教友 敬上
作者 赖碧华修女
在圣荷西我最早认识的教友是白玉雯和她的家人。经过几次家庭聚会,又认识了更多西区的教友。“这里的教友好热心、很友善!”这是我最初的印象。 「来,看看吧!」(若1:39)这是圣若望福音中耶稣的第二句话,当信仰团体中的成员,主动向亲朋好友发出这样的邀请:「来,看看吧!」,向外福传的大门就开了!
第一次参加华人团体的弥撒,看到满满的教友,成人与孩子共聚一堂,很久没有在圣堂里体验“人满为患”的感受了,我流露出惊讶的眼光!人多不一定就有活力,但可以定目标,在众人中增加、形成更多有活力的人!第一次举办家庭生活营的筹备会中,有十位大将出席,他们目标明确、思想敏捷、意见多元、组织力强、分工清楚、积极参与。从筹备过程到活动结束,他们充分表达了一个信仰团体的同心与合意。可想而知,那次的家庭生活营非常成功,这是举办家庭活动旗开得胜的一例证。人才济济,造就一股大力量,圣保禄说:「因为是天主在你们内工作,使你们愿意,并使你们力行,为成就祂的善意。」(斐2:5-8) 每位信友在团体中参与服务,不论奉献多少时间精力,「凡要夸耀的,应因主而夸耀。」(格前1:31) 这是信仰团体在建立、发展、成长过程中基本的神修精神;信仰团体也是人组成的,在服务中,免不了也会受到人的限度、软弱、私慾偏情的影响,此时,「你们该如天主所拣选的,所爱的圣者,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如果有人对某人有什么怨恨的事,要彼此担待,互相宽恕;就如主怎样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宽恕人。」(哥3:12-13) 圣保禄为信仰团体及事奉天主的人,提出了最实际的神修态度与方法。总之在当时,我接触团体的人不算多,我在团体的时间也不长,我的感觉有点像雾里看花,仍欣喜万分,想慢慢认识这个天主所祝福的团体;而现在,我藉着回顾,愿用天主圣言来共勉!
三年前,我正式成为圣荷西天主教华人团体的工作伙伴,面对如此丰盛的团体,忧喜参半的心情,开始寻觅答案 “我能为团体做些什么?” 起初,我缓慢的走一步算一步。只答覆日常生活中临时发生的一些 “需要和求助” ;接着,投入时间与青年人来往,一起读经。并加入南区组的读经分享,因我深知“临在、陪伴”是牧灵工作中的重要特质。继而,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我与圣母军、读书会、妈妈读经班、青少年组、各区读经组、美满家庭组(夫妇恳谈)等团体共融、合作;又因着 “修女” 的身份,我很容易得到个人和家庭的信任。能一起谈心情、谈问题,解忧除困,使我倍受重用。在给予中接受肯定,在互动中彼此扶持,在分享中相互尊重与包容的过程,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喜乐,也有痛苦。这一切的发生,不仅帮助我实践了修会圣化家庭的使命,更增强我的使徒热忱。衷心感谢与我来往的每一位弟兄姊妹!回顾在这里的三年,我个人的成长是天主透过许多教友给予我的滋养。我为这个团体所做的,虽微不足道,只能说 “我用心在做,也尽力做了!” 唯有感谢天主使我成为祂有用的工具。
迎接二十周年庆,缅怀过去曾在这里参与建设团体的人,以及曾经路过此地的神长或修女们,所给予的信仰陶成,唯独藉着团体的存在和团体中的成员才能发扬光大!因此,我也寄语圣荷西天主教华人团体的成员:
不求私心、不求己益,为主慷慨付出;
心存感恩、珍惜拥有,为主牺牲奉献;
团结合作、积极参与,为主荣耀投入。
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充满生机的小草,永不言败,愿二十周年庆的新里程碑,由您开始建立!
作者 黄琦玲修女
美国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成立廿周年,可喜可贺。缅怀先辈辛勤耕耘,感念前人披荆斩棘。藉此庆祝廿周年感恩之际,我们共同砥砺对教会的责任,及福传的使命。如果以人的成长而言,双十年华是成年人,在智慧、知识、感情、言行…等,皆到成熟的地步。如厄弗所书四章十三节:「我们众人都达到对于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成为成年人,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
今以斐理伯书二章一节:「你们在基督内获得了鼓励,爱的劝勉,圣神的交往,哀怜和同情。」一起思考教会是否在长大?
1. 鼓励 ─ 在基督内获得鼓励: 信徒之间彼此鼓励,这是每位基督徒该具有的美德。诚恳「鼓励」使人归正之美德,虽在社会上已逐渐失落,可是在教会中却该倡导与推行。谁能说自己永无过失、软弱?完全无可指摘?既是如此,唯有藉着彼此的鼓励,才能获得归正。但务必记得以「你的过错是我的责任」的爱心为起点,进而以鼓励代替批评、责备。怀着基督的心作为鼓励人的标准,帮助别人走向正确的道路。
2. 爱德 ─ 爱的劝勉: 当一个人正在颓丧、失望、忧伤、痛苦的时候,是何等需要安慰呢?可是往往去安慰人的,更惹起人的悲伤来,叫人反不得安慰。惟有爱心的安慰是不会有这种结果的。一个人之懂得安慰别人是因为他曾受过天主的安慰,保禄说:「祂在我们的各种磨难中常安慰我们,为使我们能以自己由天主所亲爱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种磨难中的人。」(格后一;4)可见安慰人的恩赐,不是学来的,乃是亲身经歷的,不是用口才的,乃是基于爱心、耐心的。
3. 沟通 ─ 圣神的交往: 有人说:「唉!E世代的社会里,竞争剧烈,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是疏远啰!」基本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得靠彼此间不断的沟通;有沟通才能互相瞭解,互相瞭解,才能互相信赖,互相信赖,才能使关系密切。当圣母玛利亚得到天使传报她将生耶稣的消息,并知道依撒伯尔已经怀孕六个月,她就立刻起身往山区去,会见依撒伯尔,和她同住三个月。她们一同领受主恩和启示,觉得在圣神内的交往是必要的。彼此沟通能除去偏见、误解,主动与人沟通以达成彼此瞭解,才能有实际爱心行为,被安慰、被鼓励,也能安慰人、鼓励人。
4. 怜悯 ─ 哀怜和同情: 在教会里有富足的,也有贫穷的,天主叫那富足的多多的施捨,好让那贫穷的多多的感恩;因他的施捨,天主又赐福于他,叫他也感恩。天主叫穷乏的得知天主看顾他的凭据,叫富足的知道天主赏赐他的凭据。这样全体知道贫穷的得了帮助,富足的施捨得了赏赐,也就一同归光荣于天主。有一个穷人要进一间贵族式的圣堂,站在门口的招待员,阻止他说:「请原谅,我们不认识你。」穷人回答说:「你认识主耶稣基督吗?」招待员说:「我当然认识。」穷人再回答说:「我是祂的穷亲,是祂的兄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法国巴黎近郊,有一座被战乱所毁的圣堂。重新被建立起来以后,建得比以前更华丽壮观,有彩色美丽的大玻璃窗,有华丽的大地毯,及高贵的设备,美丽庄严,人人赞美。但是这间大教堂的中间,有一个极不协调之设计,使参观的人都深感困惑。原来在那里有一座古旧而破损了的耶稣铜像。铜像上有许多弹痕,虽然经过修补,却仍有战火残虐的烙印,尤其更显着的是这一座铜像的双手都没有了。或者有人问:「为什么没有手呢?」答案就在基督铜像下面:「你们就是我的手」刻在小牌上的这句话,对于今日的每一基督徒乃是一大考验和挑战。基督该是教会的头,我们是祂的手,祂要藉着我们的手,来鼓励、安慰、沟通、怜悯别人,更是同心砌砖,建立一个长大的教会。深信藉着你的慷慨奉献,天主必赐福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更多更深。
作者 江忝美修女
第一次听到「它抓得住我」,是一家软片公司的广告词,简单好记。让人一听见这句广告词,就想起这牌子的软片。再次注意到这广告词时,是去年2002年在苗栗山上带原住民孩子们的暑假道理班。由孩子们纯真快乐的歌声,唱出「祂抓得住我,让我向祂歌颂,祂抓得住我,让我向祂舞蹈,在歌舞声中沉浸祂的爱里,来赞美感谢颂扬祂…」。
说天主「抓得住我」,好像是祂被「注意」到一样。这个「抓」字有主动的意味。仔细回顾生命成长的歷史,常常是天主祂主动吸引、邀请、召叫。当我被吸引了,体验到祂对我的深情大爱,很自然的愿意回答祂的邀请,答覆祂的召叫。
十七年前来美国读书时,很幸运的由詹德隆神父的穿针引线,找到了在柏克莱的NEWMAN CENTER每月一次的中文读经班。当时是由黄德宽神父带领。这为我一个新领洗才满一年的教友而言,是有很大的帮助。信仰是需团体的陪伴与鼓励的。我常在这些前辈的信德,经验分享里,领悟天主的美善、仁慈。这些资深教友,对自己灵修生活的重视,热心教会事奉,让我也想为这位爱我的天主奉献些什么。但并没有具体的想法,只模煳的想在学业告一段落后,能为儿童要理讲授尽些力。我觉得能从小认识天主的人是有福气的。因此想从事这项服事工作。
天主在我身边安排了许多有信、望、爱三德的好教友。也让我接触、认识数位耶稣会会士。他们对传福音的热切,教友培育的支持,生命积极热忱的态度以及深刻的祈祷生活,启发我愿意为这样的理想而生活。
天主将这样的邀请放进了心中,为福音而奉献一生。初次感受到这邀请,很困惑。天主怎会邀请一位领洗不到三年的「新」教友度奉献的生活?我的灵修还正在起步呢!就在这困惑不确定的经验中,天主安排机会和刘家正神父有较多的接触。我有时充当他往返柏克莱及圣荷西的司机。在车上是我发问有关信仰、灵修问题的时候。感谢天主给刘神父足够的恩宠与德行,有耐心的解惑我所有「新教友」粗浅的问题,并没有弃车而逃,或拒绝再与我同车。
天主主动邀请人全心全意以修道奉献生活跟随祂,祂也给足够的恩宠使人能自由的回应。天主不断的使我体验到祂对我无比的慈爱,柏克莱和圣荷西教友们对教会的热忱及看到教会的需要…,我的心深深被触动,愿意「以爱还爱」。
天主是位谦谦君子,知道我的内心渴望圆满,在祂内的圆满。但祂却不强迫我迅速做决定。研究所毕业后,工作了一年半,时机成熟时,经由马爱德神父、朱蒙泉神父及刘家正神父的引介,我认识了「耶稣圣心修女会」。一个以生动、发人省思、活泼的教学方式引领各年龄层的人,认识并爱慕这位可亲近的天主。一和修会见面,就被修女们充满喜乐与手足之爱的生活吸引住。「耶稣圣心」是我喜爱的教会敬礼之一,我感觉到天主为我预备好了一个修道的家。
1991年9月15日我进入了耶稣圣心修会。这些年来不断有圣荷西、柏克莱的教友们为我祈祷,使我在修会生活中深切的认识天主,并在祂的宠爱内成长。修会生活中虽遇困难、挫折,终不致失望、放弃。谢谢大家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两年前修会派我回台湾服务两年。这期间有机会走访不同亚洲国家和许多年轻人接触交往。好欣慰见到许多人都有爱天主爱教会的热心,深觉教会发展有希望。这些年轻人中有的考虑婚姻圣召来彰显天主的爱,有的考虑修道生活为福音传播努力。在考虑修道生命中,他们的阻力常来自家庭,甚至是「热心教友」的家庭。常感叹耶稣邀请召唤人跟随祂过奉献生活,最大的阻力竟然是自己人!
生命是由不断向那位主动积极参与我们生活的天主说:「是的,我主。」青年朋友们,祂抓得住你/妳吗?
** 「祂抓得住我」为方济修会巫福生神父为「圣召唤醒营」所做之歌曲。
** 若有女青年欲与耶稣圣心修会接触者,请与本编辑部联络,将提供修会电话及地址。
作者 胡保禄神父
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之际,读了《圣城通讯》第一八八期。首先感慨的是“人生七十古来稀”。顾光中神父已过了七十寿诞,踏入了古稀之年。他的“如果”乃是他追随天主圣召的生活经歷。他依然如故,没有忘本,也没有自傲,勇敢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着与教宗共融的忠贞教会的立场,以“善牧为羊捨命”的精神,勤勤奋奋地耕耘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趁少年。我认识顾神父是在1994年,由周妈妈(周宋玉英)带领,介绍我来到圣荷西华人教会。那是我来加州后,更好说是我来美后第一次参加华人教会的弥撒。弥撒后,王树治(当时的主席)站起来说:“哪一位是第一次来这里参与弥撒的,请站起来!”我高兴地站了起来,接受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教友们的鼓掌欢迎,我的心潮澎湃,万分感谢天主。然后吴明达副主席和一些教友上前来嘘寒问暖,要我留下电话和地址,并邀请我参加读经班和堂区的其他活动。走出圣堂,见顾光中神父站在那里,便上前问候,因为我们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互勉互励,自然话语投机。顾神父告诉我,这里的教友很热心,有水平,特别是在学习圣经方面,不亚于我们神父们。我们初来美国,要以一颗谦虚和开放的心向他们学习。
我们成了好朋友,九年来,顾神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自然是心领神会,感谢万分。今年五月,我们一起服务于北美第九届基督活力运动时,他不但给我捎来了我需要的书籍,还带了衬衫和袜子送给我,甚至连面包也一起奉送,这种情谊胜过亲兄弟也。
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的西北区读经班可称是我的“娘家”。在读经班里有一些关心我、照顾我的长辈们,她们真像我的妈妈一样。她们是王妈妈(王树治的母亲)、罗妈妈(罗高雄的母亲) 、周妈妈(周碧霞的母亲) 、张妈妈(张丽婉的母亲) 、李妈妈(李玉川的母亲)等,我和这些老妈妈们一起读圣经,唸玫瑰经,探望老人院的老人们,一起到餐厅用餐,如同一家人一样。她们待我如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备至。特别是周妈妈和张妈妈还经常为我包饺子改善饮食,逢年过节、瞻礼日还有红包相送。我尊敬她们如同我的老母亲一般,从她们那里,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
在读经班里还有两位长者,他们是黄昭勋伯伯和张兆楷伯伯。虽然二老已经去世,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仍存于我的脑海之中,他们爱主爱人的功德和精神,永垂不朽。请大家为他们祈祷
接下来我要谈的读经班里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的好教友,人才、骨干和精英。王琳娜是当时读经班的组长,她的先生周仁章和她的两个女儿做她的帮手,为大家服务。他们活泼的信德,谦虚和爱主爱人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树治和他的夫人陈玲英及二子一女,非常热心,又特别孝敬王妈妈,故此被称为“模范家庭”。吴明达是当时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的副主席,他和夫人张丽婉,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爱天主,爱教会,坚持为教会服务,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啊!牛治海、罗高雄夫妇是接送我参加读经班的朋友,他们身体力行“敬天爱人”的座右铭,除了热心服务外,还慷慨解囊。他们对天主、对教会、对大家的慷慨大方,天主定会以百倍的偿报恩赐他们全家。古伟业、李玉川夫妇被天主拣选,作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的奠基人,廿年前他们创建了一个类似今天读经班的小团体,由几个天主教家庭聚在一起读经分享。然后人数渐增,他们又请到了神父,为他们做弥撒。再扩大,经主教许可,让这个团体使用教堂,这便是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的前身或称创建史。
侯南平、马昭诒夫妇,信德坚固,事事依赖天主,热爱教会,爱戴神父,其家庭有个优良传统,就是每逢教会大瞻礼日,便邀请神父参加家庭的餐宴,并且经常关心神父的生活所需,我是被邀请过的神父之一。他们多次问我:神父需要什么?我说:我什么都不缺,就请你们多为我祈祷。到后来还是为我买了雨天夹克,圆领衫和生活用品,我非常感谢他们。张铮铮、乐近英夫妇,我称他们为理论家。他们对真理的热爱与追求,在他们谈论学习圣经的体会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如何应用圣经的感受时,表现得是如此的充分,我认为他们学习圣经的一些理论,把我们带领到圣经的深处。大家也许不知道,他们还是摄影高手呢!我随他们去参观史丹佛大学时,他们为我照了一些照片,至今我还珍藏着。还有一些青年人,和青年夫妇,不过我们来往不多,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总而言之,西北区读经班对我来说是一个温暖的家。
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是我来美后的第一个福传团体,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感受到了教友们对天主、对教会、对神长的爱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常深深地怀念她。
愿全能仁慈的天主降福你们!降福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
作者 (雷思) 沈鹤琏 神父
1988年第一次同朱蒙泉神父到San Jose的中国教友团体去参与弥撒,是在St. Clare’s Church 的地下室。 我问朱神父为什么要在地下室?为何不在上面的教堂举行弥撒?他说:“耶稣不是诞生在白冷的马槽中吗?后来才到纳匝肋去的。” 我觉得当地教区,没有重视中国教友团体。
引起我注意的是团体中佔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友们。他们如此热忱有心火,慷慨地为自己的教会在服务和付出;不禁使我想起了上海五十年代的公教青年们,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哥哥姐姐”。 他们在1955年之后,为了信仰,为了耶稣基督和他的教会,大多受过监禁之苦。或被送“劳动教养”(女生多数)或“劳动改造”。 在这里的“哥哥姐姐”们,多数成家了,看起来比那时上海的“公青”们富有,也多事业有成。许多俊男美女,似乎比以前的公青更成熟。
那时正好陈昌宇弟兄接主席,也与前任主席王树治、赖经纬弟兄比较熟悉。认识的还有夏成铭夫妇、杨末雄夫妇、孟庆荣夫妇、朱健仁夫妇等等;姊妹中较熟悉的有白瑞云、邱慈菁等姊妹。
那时陶雅谷神父领导着中国团体。他虽是外国人,但他有一颗热爱中国和中国教友的火热的心。另外还有王楚华、马爱德等神父在旁协助。有台湾来的神父,就请他们主祭弥撒,或同大家分享、聚餐等。还有儿童道理班,青年们的活动…每个周末都是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的!
陶神父以前在江苏的扬州传教,有点扬州口音。我告诉他,我的姑母Sr. Gabriel Shen 是他的秘书,他回忆一下就记起来了。他说去上海时一定要去看她。上主真的满全了他的愿望。1993年他安息主怀后,由顾光中神父接任。
1989年开始我到JSTB读神学。老农民读神学,特别吃力。到San Jose的机会也少了。但同大家一直保持着联系,圣诞节或春节的Party总少不了我。
考过Ad Gradum ,1993年6月我被批准升神父了,6月5日是晋铎典礼。我有幸获得了湾区所有主内弟兄姊妹们的帮助和祈祷。特别是圣荷西团体的支持:王树治弟兄司仪(中英语),林谷弟兄带着很有名气的圣咏团咏唱弥撒,司琴是李培德姊妹,孟庆荣弟兄献唱Ave Maria;黄泽苍弟兄、周丽鹏弟兄担任录影,张立恆弟兄及Mr. Moore帮忙摄影。
在USF大学的圣堂里,萧主教(Most. Rev. Carlos A. Sevilla, S.J.)主礼,近五十位神父共祭,为我覆手祈祷。三百多位各处来的主内弟兄姊妹们共聚一堂,为我祈祷祝福,我多么幸福呀! 这也是湾区中国教友们大团聚的一天。祝圣典礼后,大家一起饮茶,互相交换经验和心得。
第二天,承蒙陈昌宇会长邀请我这个孤伶的新神父在St. Clare’s Church 举行了我的首祭弥撒。张春申会长陪祭并证道,讲天主圣三的爱。甘国栋、黄华铨、顾光中等14位神父共祭,连同满堂的教友们,一起赞美主,感谢主!此情此景,我在今年庆祝晋铎十周年的时候,特别纪念及回忆,也为所有的老师、恩人们祈祷。
我被派到Union City的St. Anne Church担任副本堂后,生活更形忙碌。 每主日要举行二、三台弥撒,看到圣荷西那边二、三位神父“共祭”,我真的好羡慕!好不好来“帮帮忙”? 不管怎样,我一有机会还是要去SJCCC的。尤其节庆日,听听小朋友们唱歌、跳舞,大人们演话剧,顾神父打鼓。还要拜访、问候长辈们,例如王伯母,她说自己姓沈,我们是本家;又如聂阿姨,她是我大姨夫的弟媳,是“真的”阿姨,还有许多可亲可爱的弟兄姊妹们,多么高兴见到他们,大家聊一聊,问个好。但现在身在台湾,要拜访一次San Jose的SJCCC就没那么容易了!要祈求上主的恩赐,圣母的代祷了!
恭喜您们廿年在上主的带领下茁壮成长!
作者 吴智勋神父
认识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是1985年的事了。那时我刚在美国受培育,被派到三藩市做牧灵工作,甚么人也不认识。通过友人的介绍,接触到圣荷西华人教友团体,并为他们讲了一次为期数天的避静,这是我认识这个团体的开始。之后的十多年中,我曾到过圣荷西两三次,也作过简短的讲座,并与部份兄弟姊妹保持联络。最近收到邀请,诚邀我写写对这团体的感受,因为这团体已经二十岁了。
梵二后最大的转变,就是教友对教会意识的提高,教友不再以「望」主日弥撒,就算满全了作教友的本份。教会不光是神职人员的,也是平信徒的教会。教友有责任负起各种职责,尤其是福传的工作。北美的环境,基督教在华人团体中极为活跃,以致不少天主教友在移民北美后,未能融入当地的教会,反被华人基督教会吸纳。天主圣神利用种种因素,推动一些教友,成立圣荷西华人天主教会,负起福传的使命。这是个年轻、充满活力、属知识份子型的团体。这是这个团体的特色,虽然过了二十年,团体成员不再那么年轻,有的已为人祖父母了,但活力不减。这些年来,团体不断扩充,甚至有不同方言的组别,我曾经分别为国语及粤语组开过弥撒和聚过会。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到过圣荷西,未能知道团体最新的发展,从个别团员的通讯,只能稍知点滴。香港与圣荷西相隔甚远,我能帮助这个团体的,除了祈祷外,大概难有甚么了。我最挂心的,是您们下一代的信仰。我自己的亲人中,那些移民到北美的,下一代的信仰几乎都有问题。这个自由放任的社会,往往使圣神的灵气窒息。我期望您们成功地在家中建立家庭教会,即把基督带到家中,像初期教会一样,使家中成为圣言宣读的地方、祈祷的圣所、圣事的分施处。愿进入您们家中的客人,一眼看出这是个基督徒的家,因为除了有基督徒的标志放在显眼的地方外,还感受到一份神圣的氛围,像天主在焚而不毁的荆棘中对梅瑟说:「将你脚上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出3:5)那家有基督在,那里就是「圣家」;那里有天主的祝福,那里就是教会的呈现。在神职人员日渐减少的北美教会,这团体的存在更具价值。
最后,我以圣保禄的话祝福您们:「我一想起你们,就感谢我的天主;我每次祈祷,总怀着喜悦为你们众位祈祷,因为你们从最初的一天直到现在,就协助了宣传福音的工作;我深信,在你们内开始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予以完成,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斐1:3-5)
聖荷西華人天主堂